艰苦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无数共产党员、医护人员响应党的号召,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顽强拼搏、日夜奋战,既展现出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面貌,也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休戚与共、舍己为人、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民族血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中华儿女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情感基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由以血缘为基础的原始氏族宗法制进入文明社会的发展历程,正是一个“由家而国”的历史过程,“家国同构”的社会基础和治理观念,促使人们形成爱家、爱乡、爱国的民族心理。从天然亲情开始,中国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仁爱扩至他人、桑梓、邦国,凝练为关爱同胞、经世报国的思想意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内忧外患,家国意识成为中国人民抗击外敌与建设国家的坚强精神力量。
家国情怀的实质是人类情怀。家国情怀是一个开放的情感体系,《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个人而至天下,由一点向外扩展,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逻辑与情感。中国自古就有大九州的观念,视界是覆盖六合八荒的。中华传统文化重“和合”,倡导“和而不同”,家国情怀始终内蕴着人类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视为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人愿意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为实现全球共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从而达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使命意识、责任担当是家国情怀的生命力所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自古多忧患,屈原“哀民生之多艰”,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忧的都是国家、天下的兴亡。每当民族危亡、苍生倒悬的时刻,总有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前赴后继,为国家为民族舍生取义。每当国与家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先国后家,国重于家,牺牲小利成就大义,是中国人义无反顾的抉择。汉代霍去病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自励明志,宋末文天祥变卖家产作为军费、抗敌至死,他们的爱国壮举激荡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
家国情怀至今依然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元素。今天的家国情怀,不仅传承自古以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还蕴含了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空前自信,对中华民族复兴使命的自觉担当,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力作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家民族发展的宏伟目标都在要求我们,必须清醒把握人类历史发展方向和世界发展大势,认清中国的历史方位和世界作用,砥砺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奋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