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强调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坚决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再接再厉、英勇斗争,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高校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发挥组织优势,动员全员参与战“疫”。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有效控制疫情,既需要人民遵守、服从政府主导下的疫情危机管理规则,也需要社会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联动作战,政府、企业、高校、基层社区、社会组织、家庭个人,都不是疫情的“旁观者”,群防群治、联防联控成为有效阻击疫情蔓延的“硬核”机制。高校是这场特殊战争中的重要战场。防止疫情向学校扩散、守护师生安康、维护校园稳定,是高校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高校党委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动员师生党员、团员青年以及学生干部等,积极主动、就近就便“报到”上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专业救助、志愿服务等方式,促进抗“疫”工作开展;要动员广大师生员工向医护人员看齐,时刻“听党指挥”,做到“召必回”“回必战”“战必胜”,参与到抗“疫”的各个环节,充分彰显高校的社会责任。
发挥人才优势,调动资源支持战“疫”。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凝聚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许多高校发挥医护专业人才力量和学科专业优势,组建专家团队到疫情一线开展救援。浙江大学发挥高水平附属医院的临床优势,统筹各专科的诊疗骨干力量,承担起省级定点诊治医院的任务,指导省内各医院开展疫情防治。武汉大学校友完成了武汉本次疫情中最大单笔防护物资的采购。医学类高校加强校企研发,开发有助于疫情防控的新技术、新手段,提升社会对危机管理的信心和信任。综合性高校发挥创新优势和学术专长,迅速集结多学科研究团队,发起应急科研攻关专项,积极当好疫情防控的智库和“最强大脑”,为政府的“精准研判”“精密智控”提供科研依据和支撑。各类高校凝聚国内外校友力量,筹集社会资金、医护用品、食品等物资,向亟需的地区、医院进行输送和捐赠。更多高校充分调动师生力量,实行“停课不停学”,共享教育资源,创新网络教学模式,积极引导科学防控管理。
发挥学科优势,利用智力配合战“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疫情防控,要加大科研攻关力度,调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面积极性,组织动员全国科技工作者参与疫情防控方面的科研攻关。高校要勇于担当,发挥学科、人才优势,聚焦疫情预防、感染控制、疫苗研发和新药研制等问题,强化协同创新与应用转化,以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重大原创成果,提供有力的防控支援。高校的智库和专家学者,要围绕疫情防治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以扎实的研究为基础,研判疫情、引导舆论、启迪民智,为疫情防控一线提供智力支撑。高校的流行病学、病毒学、临床管理、公共卫生等领域的专家,要发挥基础研究、临床作用;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要做好社会调查,研究和完善公共危机治理体系,为有效化解公共危机提供有力支持;医学、护理学、生物学等学科要利用疫情期间的大数据和样本,做好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验,实现疫情防控方面的科研攻关,突破防疫难题。
发挥科普优势,传播知识助力战“疫”。从疫情的过程来看,及时、专业、良好的信息通报和沟通机制,是群众增强信心、坚定信心的关键要素。大学的本质决定了其基本职责就是教育,肩负起疫情防控期间公民危机意识的教育,这是大学的责任与担当。高校师生要更多地参与到公众科普中,以科学的内容和权威的阐释,通过发行公开出版物、科普读物、教育宣传片等形式,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展开丰富的、有针对性的、持续的危机意识教育,全面提升公民危机意识,让公民在科学的指导下,了解疫情状况、掌握防疫技能、传播防疫知识、杜绝侥幸心理,避免一些因错误 防范与应对导致人身与财产损失,提高危机应对能力。高校还应着眼长远,持续跟进战“疫”后续工作,制作更有价值、社会意义更强的科普读物、宣传作品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朝着更加科学的生活方向转变,为政府主导下的有效危机管理提供支持,推动危机管理实现由“应对”向“谋划”的治理转变。
发挥专业优势,调适心理改善战“疫”。面对突发疫情,社会大众的心理、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容易产生一些消极心理。高校要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基础,调研群众的心理状态、生活需求,鼓励群团组织、学术组织发挥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创作正向标语、口号或倡议书,发起艺术抗“疫”、青春抗“疫”等活动,减少疫情期间的消极情绪,提升信心。整合社会工作者力量、心理咨询专家以及志愿服务队伍力量,通过在线或所在地心理帮扶机构,开展学校师生、当地居民的心理安抚、社会帮扶工作,引导社会大众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政府抗“疫”, 做好自我防疫管理等,做到科学抗“疫”、有效救助,在信任与合作中实现“社会心理支持”。
发挥思想政治优势,坚守导向积极战“疫”。高知分子、青年学生等是网络舆论中重要的群体。高校要守住社会主义宣传阵地,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高校所属媒体要担起教育新闻人的责任和使命,微信、微博和平台号要创新报道形式,用短视频、音频、图片图表、漫画、MV等多种形式,宣传报道战“疫”中的感人事迹,鼓足正能量;及时推送报道每日疫情最新动态、师生家长关心问题的专家解读。发挥高校学术权威的危机教育作用,及时“辟谣”,及时发布科学、规范、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引导社会舆情走向积极向好态势。完善高校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引导师生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努力营造战“疫”的清朗网络空间。
(作者: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