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评
当前位置: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4-06-04 14:32:38 来源:团结报 作者:赵皖平点击量:

2023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作出系统部署,要求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开展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

我国是农业科研大国。《2023中国农业科技论文与专利全球竞争力分析》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已跨入世界第一方阵,农业领域高被引论文数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都稳居全球第一。但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足,转化率偏低。虽然我国每年约有60007000项农业科技成果面世,但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科技创新要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解决好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突出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十四五”发展总体规划》也提出,到2025年,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到2035年,支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到60%左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左右。

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是未来大国竞争的关键因素,是高质量发展的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尽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建议,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同频共振,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突破农业科研与生产脱节瓶颈。打通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信息鸿沟,建立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推动合作事项的具体落实。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有效整合双方信息、技术、人才等科技创新资源。发挥科研院所在知识积累、人才储备、实验设备和技术方法、信息来源等方面的优势;发挥企业在资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资源优势。

市场导向,构建新型科技平台。企业与科研院校可以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或新质技术的应用研究,以赛事或农研基金等形式联合构建新型科技平台,建立人才联合培养与交流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平台发展方向,既能减少企业在科研方面的重复性投入,又有利于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缩短产业化周期。

人才先行,夯实发展基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工作,持续抓实抓好。加大向农村地区派驻科技人员的力度,以“科研+基地+农户+企业等多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指导农民发展高质量农业。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持续开展医疗、教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和科技特派团选派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科技小院发展都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应当加大科技特派员支撑和保障力度,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鼓励涉农平台积极支持吃苦耐劳的青年学子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

各地政府还要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鼓励当地年轻人返乡创业,联合家庭农场、合作社、创业园区,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为返乡年轻人提供创业支持和补贴。同时鼓励涉农电商平台进行开放式教学,开发农产品电商培训课程,扶持新农人创业,快速扩大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

长效投入,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平台经济加大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研发投入,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一些涉农电商平台基于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基于社会责任的考量,有意识地加大农业领域的研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面向农业及乡村的重大需求,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科技普惠。对此,各级政府部门应予以积极鼓励,同时加强引导,建立长效机制,为加快形成、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创造更好条件、营造更好氛围。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