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揽新时代文化建设全局,鲜明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独创性、开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这一思想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在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坚定文化自信是文化建设的基础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从大历史观出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了“文化自信”的概念。2016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首次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提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由此确立了“四个自信”的表达。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一原创性理论。
第一,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探寻治国安邦之道。例如,用“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比喻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腐败现象;用“海晏河清、朗朗乾坤”描绘清朗的政治生态。又如,结合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革故鼎新精神,阐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底蕴;提炼大同理想、和平理念、和合共生等思想精华,作为和平发展道路、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支撑。在论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他强调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渊源;在阐释“两个结合”的基本内涵、实践要求时,从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四个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总结。
第二,文化自信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动力。有了文化自信,才能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生成文化主体性,即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从而自主确立文化发展目标、选择文化发展道路;有了文化自信,才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形成推动文化建设、文化创新的精神动力。
第三,文化自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之魂。中国式现代化除了具有5个重要特征,还有“两个必须符合”:一是必须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的表征形式就是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观的表征形式就是中华文明的现代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结合”,就蕴含了中国共产党秉承、创立和发扬的红色文化形成机制和基础。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魂,它的基础和机制就是“两个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重要的文化工作
文化建设需要目标引领,习近平总书记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出发,提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具有原创性的概念,并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确立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内容。
中共二十大召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殷墟博物馆时指出,“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这里实际上提出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概念。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式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确立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内容,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一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独具特色的文明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传承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和中华民族精神,又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文明发展趋势,是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以人民为主体创造文明,发展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协调发展的文明,在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同时,力求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创新发展的文明,通过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推动文明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兼收并蓄的文明,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和平发展的文明,以和平方式、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文明发展。
二是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引领文化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新时代文化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文明理想、文明追求,又凝聚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磅礴力量,激发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中华文明是国家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价值引领。我国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以中华文明为特质的伦理规范。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发展科学技术,绝不能落入以资本为动力制造的科学主义陷阱,一味地发展科学技术,忽视了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争取历史主动
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面向国际社会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中国方案。其中的“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旨在实现不同文明包容共存、平等对话、交流互鉴;“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旨在推动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和追求;“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旨在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旨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平台,拓展合作渠道和交流内容。全球文明倡议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指明了人类文明发展道路和发展方法,极具建设性和可操作性。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集中体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中国经验、中国智慧,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民族立场和世界情怀的有机统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的“历史主动”,实际上就是历史自信。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要主动作为,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和重要启示。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你自己不说谁知道”。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必须要争取主动,自己的事情不要等别人去评价,更不要去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要主动书写我们自己的历史,用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政治理念、政治思想、政治理论、社会规范、法律制度及各种艺术表现形式来书写、彰显我们自己的历史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