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书籍文明和最久远的读书传统,诗书继世、崇尚书香门第之风传承数千载。
春风清盈,流水静听,又是书香拂面的四月天。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也是我国的全民阅读日。日前,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布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综合阅读率提升,阅读人群持续增加,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而在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仅2.1%的人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四成以上成年人自认阅读量少。国民阅读率的上升和个人对阅读量的“不知足”,说明人们对读书这件事,变得更加在乎了。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书籍文明和最久远的读书传统,诗书继世、崇尚书香门第之风传承数千载。历史上,有多少韦编三绝、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读书人,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始终坚持读书;有多少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哪怕在颠沛流离的岁月里,都不忘谆谆叮嘱子孙后代“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千百年来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源泉。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书不可一日不读”的追求始终不变。“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读书学习,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很重要,对于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各项工作更为重要。认清世界发展趋势,扛起治国理政重担,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每一样都离不开读书学习。同时,读书学习也是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
尽管现在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科技的发展让信息唾手可得,但读书的价值依然没有降低。因为读书不仅仅能获取知识,更能充实精神世界,提升生命质量。读书,能让我们跨越空间之界、穿梭时间之维,与伟大的心灵对话、与壮阔的历史同行。书页开合间,人的精神世界日渐丰满:从史书中,我们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从诗书中,我们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从科学、哲学中,我们辨是非、知廉耻、懂荣辱……书籍的滋养,让我们的精神世界不会荒芜,让我们的社会得以传承深邃的智慧和伟大的精神,让我们的文化拥有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今天,科技的跃迁,正以深远的方式重塑阅读的生态。数据显示,我国超过半数成年人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成年人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6.2%,而在6年前,这个数字仅为40.3%。从木牍、竹简、缣帛到纸张,再到如今的一方屏幕,通往书山的路已不止一条。屏与纸,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知识的求索,对美好的追寻。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浸润阅读之美,不同的阅读意愿和个性化的阅读偏好不断得到满足。一个阅读的新时代,充满着更多的机遇。
知识照亮人生黑洞、指引人类进步。当全民阅读蔚然成风,人生将更美好,国家、民族也将洋溢活力、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