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理论
首页 >> 统战工作 >> 统战理论 >> 正文
当前位置: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发布时间:22-12-02 14:27:02 来源:团结报 作者:任浩点击量:

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深刻的论述,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理论。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崭新理论创造和认知飞跃,在长周期历史视角、大视野世界格局中比较研究,进一步彰显我国的制度优势,从而多维度全方位贯彻践行这一伟大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中国智慧,具有世界意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73年的艰辛探索,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新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这个过程极其艰辛和充满挑战。

比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拥有14亿人口,具有海量级的统一大市场,再小的问题,乘以14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再大的问题,除以14亿,都会变成一个小的数目。我们很多特有的经济现象都是西方经济理论不能完全解释清楚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坚定道路自信的决心,立足于国情和实践把握经济发展的实质,对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更加深刻理解,从而总结经验、提炼规律、创新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治乱兴衰历史规律的深度思考

当年,黄炎培在延安窑洞提出共产党如何摆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之问时,毛泽东给了第一个答案。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百年党史特别是新时代党自我革命的成功实践,揭示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即自我革命。

其实,二十大报告中还蕴藏着第三把钥匙。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把全体人民的温饱和富裕放在心上,把民族复兴的责任扛在肩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对实现共同富裕问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进入新时代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提出了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一系列重大论述和重要思想。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更是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并对大力推进共同富裕作出了新部署——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这些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体系和现代化发展理论的日臻成熟,为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对当今西方之乱的根源探究和制度考量

西方国家是传统意义现代化的鼻祖,西式现代化底层逻辑是资本,一切以资本利益最大化为中心,体现了效率优先,优点是能快速带来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马克思曾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这种现代化的缺点显而易见,没有兼顾社会公平正义。

与西式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从资本逻辑到人本逻辑的跃迁,向世人彰显了现代化道路中的新范本。人本特征的现代化,是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目标,切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2020年,我国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减贫奇迹,彻底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而且接续奋斗,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源头上巩固脱贫成果,不断开创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这些壮举就是人本逻辑现代化的生动体现,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在西方国家是不可想象和不可能完成的。

与此同时,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在没有任何前人经验借鉴下,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设置“红绿灯”,既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野蛮生长,压缩资本大鳄恣意妄为的空间,又充分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功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服务,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公平、更安全的发展之路。

总之,在西式现代化中资本最大,中国式现代化中人民最大,二者的差别直接体现了西方之乱和中国之治的本质区别,也印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越性。

中国式现代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对意识形态和哲学真谛的认识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多次强调,“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共享理念是对西式现代化以个人为中心思想的拨乱反正,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最终目的。在内容方面,共享理念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不仅包括物质领域,还包括精神领域的现代化,注重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面对突如其来的世纪疫情,为什么中国没有倒下,反而成为全球首个恢复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精神领域现代化所起到的中流砥柱作用。这种精神力量源起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沉淀,熔铸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熔炉,我们认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奉献、自律的价值观和集体主义精神,秉承“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美德精神,筑牢了一道牢不可摧的抗疫长城。

精神力量的引领、中华文化的弘扬、共享价值的塑造、制度模式的创新,共同勾勒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原野,使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具可持续性

中国式现代化选择的是生态文明价值取向,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式现代化和全局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在五大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是重要的一部分;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是重要的章节。在当代中国,“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成为一种时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成为一种共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成为一种常态,这使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更有后劲,更具有可持续性,用中国人特有的远见和智慧为推进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