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既吸收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根植于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曾说:“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体现出协调思维。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战略高度,对增强“四个自信”和精神文明建设等进行了系列论述,推动两个文明一起发展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的,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互促进,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物质和精神富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价值追求
马克思在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时,就已经阐明了精神富有的理念。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通过私有财产及其富有和贫困——或物质的和精神的富有和贫困——的运动,正在生成的社会发现这种形成所需的全部材料。”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实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对未来社会发展的设想,即物质财富将极大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将极大提高,实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文明是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实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的表征,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列宁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都得到充分满足的过程。马克思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恩格斯指出“物质生存方式虽然是始因,但是这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这些物质生存方式起作用”。这就很显明地表达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相互协调思想。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分别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文明是指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社会物质生产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社会存在是指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中经过人类改造过的地理环境、物质生产资料等,属于物质文明的范围,而未经改造过的地理环境等则不属于物质文明的范围。精神文明则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是指精神生活的积极成果及其附属物,主要包括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而社会意识则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即社会存在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包括精华和糟粕两个部分。因此,只有经过被改造过的地理环境、物质生产资料才属于物质文明,只有正确的、进步的社会意识才属于精神文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间的关系认识,对我们进一步认清和把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社会文明的两大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搞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因此,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始终处于首要的和核心的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一环,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只有坚持两个文明共同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我们不断进行社会改革所总结的结果,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式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全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得以广泛开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教文卫事业繁荣发展。邓小平曾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必须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胡锦涛强调,“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习近平强调,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
努力实现全面发展,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要实现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极大丰富。中国式现代化强调“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精神文化建设是其中重要内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精神文化建设也不可或缺。增强文化自信,将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水平,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
面向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切实抓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坚定、自觉地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