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工作中,既要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准用好,又要把那些存在问题或者相形见绌的干部调整下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把进一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作为当前组织工作需要深入研究破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之一。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实现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确保干部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确保我们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从实践看,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关键在“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及时有效地调整不胜任、不适宜干部,究其原因是推动“下”的思想观念还有束缚,干部考察不够科学精准,后续跟踪管理缺失等。对此,我们应坚持问题导向,树立求解思维,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工作取得更为实质性的进展。
一、统一思想认识,营造良好氛围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首先要从思想上有正确的认识,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
树立鲜明用人导向。用人导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正确的用人导向,不仅是指引干部成长进步的风向标,也是引领干部干事创业的指挥棒。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是鲜明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的题中应有之义。各级党委(党组)特别是“一把手”要坚持从党和人民事业出发,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好用人导向的“方向盘”,把用什么样干部、不用什么样干部的导向鲜明地树立起来,出以公心推动干部能上能下,通过优进劣退、优奖劣罚,让善作为的干部有舞台、让不作为的干部挪位子、让乱作为的干部丢帽子,切实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消除干部思想误区。受官本位思想以及“只求过得去、无过便是功”等错误认识影响,一些干部认为只要不违纪违法,组织上不能拿自己怎么样,导致原本正常的干部升降进退遇到了阻力。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工作之中,注重加强党性修养,夯实理想信念根基,利用好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充分认识岗位不分大小、职位不分高低,都是责任,也是稀缺资源,干部能上能下有利于推进干部资源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从而端正态度、摆正位置,正确对待“上”与“下”的问题,破除干好干坏一个样、不犯错误不退位的消极思想。
强化正面宣传引导。进一步增强能上能下政策解读的广度和深度,消除只有犯错误的干部才会下的误导,抛弃上荣下辱的错误观点,在社会层面形成无论上下都是一种正常干部调整的共识,让干部放得下面子、丢得下思想担子,减少或消除外部环境的影响,为干部能下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二、科学合理设计,调整优化标尺
什么样的干部该下,是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需要重点明确的问题。要加强对干部的考核、监督,使“下”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
完善“下”的情形。目前,干部“下”的6种情形,分别是到龄免职(退休)、任期届满离任、问责处理、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健康原因调整和违纪违法免职。应重点围绕从严规范问责处理、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对照党中央新精神新要求,针对干部队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具体问题入手,在细微之处用力,细化完善“下”的情形,让干部可对照、组织易判断、普遍能执行。对长期打不开工作局面、干部群众意见大,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关键时候经不住考验、敷衍塞责甚至临阵退缩等情况,明确纳入“下”的情形之中。
明确“下”的标准。根据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职务特点,进一步分类设定干部“下”的认定标准,让干部“下”之有据。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于已经明确的干部“下”的定性情形,能定量的应尽量定量,不能定量的也应尽可能细化。对一些实在难以细化的情形,应明确负面清单,整理出一批典型案例,通过“负面清单+典型案例”的方法,确保干部“下”的情形更加直观具体,考核标准更加可衡量、易操作,避免抽象化、模糊化。
把住“下”的关口。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既不能让该下的干部继续待在位子上,也不能对有错误的干部一棍子打死。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正确处理推动干部能上能下与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关系,对该容的大胆容错、不该容的坚决不容,给广大真正想干事的干部吃下一颗“定心丸”。
三、强化考察核实,认定“下”的对象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必须拿出科学精准的考核评价结果,确保能上能下工作顺利进行,让干部服气、群众满意。
改进考察方式。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干部,综合运用实绩考核、平时考核、巡视巡察、审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信访举报查核等手段,及时掌握干部在德能勤绩廉方面的情况。注重延伸考察触角,深入工作一线、项目现场,在疫情防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环保督察等重要专项工作、急难险重任务、重大突发事件中跟踪了解干部,走进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多找“管他的”“他管的”“他服务的”“他身边的”知情人,全面了解干部台上台下、人前人后、工作时间内外的真实表现,切实考准考实干部。
注重分析研判。至少每半年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一次“集中会诊”,重点围绕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考察和无任用调研了解掌握的在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精神状态和担当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选人用人、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核实、教育帮助、组织提醒或者函询、诫勉。同时,设定一定时限的考察期,如考察期内干部仍没有改正、工作仍没有好转,则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现职,该调整的调整、该免职的免职、该降职的降职。
优化调整方式。注重从关心爱护干部的角度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根据干部一贯表现和工作需要,区分不同情形,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适当方式予以调整。特别是对因为岗位适配性原因调整下来的干部,应坚持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合理安排后续岗位,以体现对事业负责、对干部负责。
四、加强后续管理,避免一下了之
组织培养一名干部不容易,惩前是为了毖后,治病是为了救人。对于“下”的干部,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关怀、管理监督,最大程度地挽救干部,确保“下”的干部既受惩戒、又受鞭策、更受激励。
思想上多关心。“下”的干部容易产生消极抵触情绪或者“破罐子破摔”等问题,应经常性地开展谈心谈话,由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组织(人事)部门对其进行帮扶教育,疏导思想情绪,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教训、提出改进意见,鼓励他们放下包袱、振奋精神,正确对待岗位调整,以积极的心态开展工作、有所作为。对“下”的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应尽量给予妥善解决,使被调整下来的干部也能感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
管理上不放松。对“下”的干部逐人建档,制定工作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清单,坚持同等要求、同样管理、同步考核,加强跟踪管理和考察。对能力不足的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提升能力,把调整看成新的起点,坚定信心、重新起步。对存在问题的及时提醒教育,对不服从组织安排或无理取闹的严肃批评处理。
工作上有奔头。定期对“下”的干部进行复检,将其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改革创新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年度考核、影响期满考核等情况,作为重新安排其职务的重要依据。对符合重新任职要求的干部及时合理使用,对表现特别优秀、符合资格条件的干部大胆提拔使用,给予他们重新施展拳脚的机会,让“下”的干部有盼头、有干劲,从而推动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
五、压实工作责任,狠抓制度执行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贵在动真格、见真章,重在压实责任、抓好落实。
强化领导责任。把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作为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重要内容,明确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的第一责任人责任、组织(人事)部门的具体工作责任、相关部门的配合责任,“一把手”一定要态度鲜明,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对落实政策不力及执行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严肃追责问责,做到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姑息迁就,以严惩戒倒逼严执行。
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工作定期盘点制度,对执行情况、实际效果及时进行盘点,发现反馈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建立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实施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纪委监委、巡视巡察、信访、法检、公安、审计等有关单位沟通信息、交流情况、完善措施,集聚合力推动工作扎实开展。
加强督促检查。把干部能上能下工作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年度“一报告两评议”的重要内容,列入巡视巡察和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的工作内容,作为考核党委(党组)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职责的必答题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能上能下制度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推动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作者为中共辽宁省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