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健全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做好新时代选人用人工作,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选人用人有关重要论述,坚持党管干部、选贤任能,把政治标准、事业导向、从严要求不断细化实化强化,提升选任工作精准化科学化水平,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突出党管干部,坚持组织选人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干部人事工作的根本要求、鲜明底色。围绕更好地解决谁来选人的问题,要把党管干部原则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牢牢把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严把程序关,把公道正派作为核心理念贯穿选人用人全过程,从分析研判、提出动议、确定原则、沟通酝酿、形成方案,到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组织考察、讨论决定,到依法推荐提名和民主协商、监督检查等各项工作,每一个程序、每一步推进都充分体现党组织的主导地位和集体把关作用,防止干部选任程序空转。严把条件关,把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到人选、落实到每一次调整,坚持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广泛听取方方面面意见,充分酝酿、综合研判、比选择优,正确看待和分析票数,努力把好选拔干部的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实现组织意图、群众意愿、人岗相适有机统一。严把政策关,健全党管干部制度,深入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把干部选任的原则、方法、程序等固化形成相关制度规定,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任免、管理、监督干部,切实做到用好的政策、好的机制选人用人,持续提升干部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同时,理顺干部管理体制,按照责权一致、管事与管人相统一的原则,强化层级管理、精准管理、规范管理,做到管少、管精、管好。
二、突出政治标准,坚持忠诚辨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标准是硬杠杠,如果政治不合格,能耐再大也不能用。围绕更好地解决选什么人的问题,要坚定不移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考准考实政治表现,大胆选用对党忠诚的干部,决不选与党离心离德的人。细化政治考察内容,将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内容进一步具体化,做到可量化、可评价、可区分,为干部政治素质画出标准像,制定政治表现负面清单,为干部的政治行为划出硬杠杠。优化政治考察路径,注重干部一贯表现,探索建立长期关注、全程纪实、多渠道了解干部的政治考察机制,把政治素质考察嵌入到班子换届、年度考核、专项考察和干部日常调整中,结合谈心谈话、实地调研、党校跟班学习、政治理论测试、专项工作督查等,切实把政治素质考在平时、察在经常;注重干部在关键时、关键事、关键处的行动和表现,深入了解干部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的实际成效、重大关头和关键时刻的斗争精神、处理复杂问题的原则立场、面对利益调整的大局意识等,做到以事察人、用实事说话、见人见事见思想。强化政治考察运用,把政治素质考察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动议提名时,不符合政治标准的不启动选拔程序;调研推荐时,必听人选的政治表现情况;深入考察时,不合格的干部不得列为考察对象,对政治表现专项测评得票偏低的干部要深入调查甄别;讨论决定时,对政治表现存在反映线索或疑点没有调查清楚、无结论性意见的,一律不得提交会议研究,坚决把政治上的两面人挡在门外。
三、突出事业为上,坚持以事择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什么人、用在什么岗位,一定要从工作需要出发,以事择人,不能简单把职位作为奖励干部的手段”。围绕更好解决以什么导向选人的问题,要坚持人随事转、事业为上,从党的事业、工作需要出发选干部、配班子,实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聚焦发展需要,建立干部综合分析比选机制,对空缺岗位特点、专业要求开展分析,先定规则后考虑人选,事业需要什么人就配什么人,岗位缺什么人就补什么人,从符合条件的对象中看谁更优秀,从优秀对象中看谁更合适,多考虑该用谁而不是谁该用,力求把合适的干部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倡树干事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大力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真正让干部明白“官”不是跑要来的、熬资历来的,而是靠忠诚、靠能力、靠真本事干出来的。着眼薪火相传,树立使用是最好的培养理念,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制定年轻干部培养使用的硬性规定,抓住年轻干部最佳使用期,打破隐性台阶,破除论资排辈,加大平时选配力度,对有培养潜力的好苗子,适时安排到吃劲岗位上经受考验,并跟踪了解、及时使用,形成持续发现、培养锻炼、适时使用、监督管理的完整链条,为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四、突出日常了解,坚持精准识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往往会出现用人不当、用人失误”。知人才能善任。围绕更好地解决怎样选人的问题,要构建精准科学、务实高效的知事识人体系,切实做到知得深、识得准、选得对。强化日常考核,探索制定组织部门在亲清原则下近距离接触干部的办法,建立部长谈话日制度,常态化开展谈话调研,不定期开展无任用推荐,引导组工干部把功夫下在平时,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广泛接触干部,识别掌握干部日常言行、在岗履职、群众口碑等方面的一贯表现,摸清干部活情况。强化分类考核,突出精准化、差异化要求,坚持定量与定性、共性与个性相结合,针对地方、机关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职能特点,分类设置考核指标,增强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干部的适配度。强化信息集成,坚持多把尺子量干部,善于在交叉点上考察识别干部,通过多维度、纵横向排名比较,结合巡视巡察、审计、年度考核等各类信息,运用大数据思维,将干部的识深认准建立在客观数据分析基础之上,真正使选出来的干部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五、突出综合研判,坚持科学用人
综合分析研判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基础性工作。围绕更好地解决如何用人的问题,要把更多精力放到研究班子、研究干部、研究队伍建设上,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研判机制,增强干部选用工作的战略性、前瞻性、统筹性、系统性。综合研判班子,围绕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的目标,建立不同类型领导班子结构模型,把领导班子的学历、专业、履历、年龄、来源等结构作为重要研判内容,对照经济社会发展对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的战略需求,加强对班子发展趋势、动态结构、后备力量的分析,查找优化的方向和措施,统筹推进班子个体优化、群体优化、动态优化,努力实现班子成员年龄层次相符、知识能力相长、经验经历相补、性格气质相容,打造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科学使用干部,立足干部成长的阶段性特征,注重统筹各年龄段干部,采取档案分析、履历分析、类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式,综合研判干部的政治表现、工作业绩、专业素养,区分正职与副职、实干型与创新型、综合型与业务型,切实把干部期盼干什么、干部适合干什么搞清议透,最大限度地发挥干部特长,努力实现用当其位、用当其长、用当其时。统筹把控节奏,干部选拔任用关注度高、联动性强,需要树立一盘棋思想,科学谋划、掌握频次、统筹推进,一方面合理把握干部调配的节奏和时机,统筹用好职级职数,充分挖掘岗位资源,对重要部门、关键岗位领导职务及时配备配足,特别是在重要时期、关键节点配备到位;另一方面系统制定干部选用的目标和规划,打出系统性、持续性、针对性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系列组合拳,加强干部队伍的梯队建设,避免出现急拿现找、频繁调整等现象。
六、突出从严要求,坚持制度管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组织上培养干部不容易,要管理好、监督好,让他们始终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围绕更好地解决怎样保障选好人的问题,要把从严要求作为选人用人工作重要原则,坚持预防、监督、查处并举,持续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不断巩固和优化良好的政治生态。制度上从严,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以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实、人事档案审核等制度机制,全面落实“十不准”“十严禁”纪律要求,健全职责明晰、权责一致的选人用人制度体系。问责上从严,对没有履行好或不正确履行干部选任规定程序的,及时提醒、函询、通报,并督促进行整改完善;对减少程序、颠倒程序、事后补程序的,及时发现、坚决纠正,并严肃追究问责。治理上从严,巩固“三超两乱”巡视巡察整改成果,加大对拉票贿选、跑官要官、说情打招呼等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整治力度,持续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监督上从严,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纪律面前没有特权、纪律约束没有例外,以从严的纪律约束保证选人用人风清气正。
(作者为中共郑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