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擘画了“中国之治”的宏大愿景。实现“中国之治”,要求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工作五大体系重要论述,加快健全选贤任能制度,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建立素质培养体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血脉
干部素质培养非朝夕之功,必须久久为功,坚持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增强系统性、持续性、针对性。一是夯实源头培养基石。健全完善思想淬炼机制。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教育引导干部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健全完善政治历练机制。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忠诚、提高政治能力,完善政治学习制度,突出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教育,健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措施,培育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健全完善实践锻炼机制。建立干部到基层锻炼、在基层成长、从基层选拔制度,有计划地选派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吃劲岗位、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磨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二是优化跟踪培养路径。建立精准培养机制,认真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推动形成又博又专、推陈出新的素养结构。完善干部调训制度,根据干部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调训,帮助补短板强弱项。三是健全全程培养链条。建立接续培养机制,把理想信念教育、知识结构改善、能力素质提升贯穿干部成长全过程,把握干部成长阶段性特征,优化成长路径。健全系统培养机制,统筹考虑影响干部成长的各个要素,注重“八大本领”培养,强化全方位锻炼,全面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健全干部交流制度,推进轮岗、交流常态化制度化,促进干部多岗位锻炼、全面发展。
二、建立知事识人体系,最大限度把干部识准察深
注重把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有效结合起来,实现干部考核经常化、制度化、全覆盖。一是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细化政治素质评价标准,从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进行具体化,努力实现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建立政治素质考察制度,规范政治素质考察办法和工作程序,建立干部政治素质档案,明确政治素质考察评价要点,把是否对党忠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考察重点。二是把察人标尺定准调精。实行分类考核,根据资源禀赋、基础水平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对不同地方进行差异化考核。实现精准考核,根据形势任务要求,及时对考核指标进行动态调整优化。统筹各类考核,精简规范各方面考核,充分运用纪检监察、巡视审计、督查等监督评价结果。三是把考察识别融入日常。把功夫下在平时,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察识别干部,切实考准考深考实。建立健全干部日常了解机制,走进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通过经常性、近距离接触干部,察其德、辨其才;建立到基层群众中、从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的机制,建立健全综合分析研判制度,用好大范围深入谈话、延伸考察等方法,从履职尽责的细节、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表现中考察了解干部。
三、建立选拔任用体系,做到以事择人、人事相宜、人尽其才
注重坚持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做到公心选人、公正用人、公道待人,切实解决好选什么样的人、从哪里选人、怎么用人的问题。一是健全脱颖而出的干部发现机制。建立专题调研制度,通过定期开展深入调研,把优秀年轻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建立专业干部人才库制度,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相关领域人才的选拔储备,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历练。建立干部资源统筹机制,统筹各类干部资源,注重从国企、高校、科研院所等领域选拔优秀干部,注重引进优秀干部人才。二是健全知人善任的科学使用机制。认真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完善配套制度,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完善提名动议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好干部标准,强化党组织领导把关作用,规范提名动议程序,压实选人用人责任。完善综合比选制度,采取专题调研、综合评判、比选排序、组织把关等办法,确保用当其人、用当其时。三是健全全面覆盖的选任监督机制。建立干部选任工作纪实制度、选任工作全程监督制度、干部任用预审备案制度、领导干部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选拔任用管理制度;严格选人用人程序,坚持“凡提四必”,全面落实选人用人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发挥“12380”举报平台作用,强化举报核查。四是健全优进绌退的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明确细化“下”的情形及处理措施,对履职不力、不敢担当、不能胜任的干部及时调整。出台意见和办法,着力解决“下”的标准不明确、渠道不畅通、责任不落实问题。建立重点工作督查落实机制。开展重点工作大督查,省市分别向市县派驻督查组,在督导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中近距离考察了解干部,赋予督查组人事调整建议权,两年来督促解决问题3.8万个,问责不作为乱作为干部5050人。
四、建立从严管理体系,促使干部健康成长
注重坚持全面从严管理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纪律,做到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一是加强干部思想管理。加强党性教育、组织生活、政德教育。建立领导干部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制定具体有形的党性评判标准,结合党员评议、民主测评、深入调研作出分析评价,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党性教育调训。建立常态化政治性警示教育制度,以案为鉴开展警示教育,发生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地方和单位领导班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肃清流毒、彻查彻改。完善干部谈心谈话制度,经常进行任职谈话、考察谈话、调研谈话、双向约谈,把握干部思想脉搏和意愿诉求,做好解疑释惑、教育提醒工作。二是聚焦重点精准监督。健全政治监督机制,围绕落实“两个维护”要求、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细化具体情形和认定标准,使政治监督有标准、有抓手、能落实。健全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监督机制,就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出规范性举措。健全一把手监督机制,完善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健全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程序,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三是强化惩处震慑作用。建立专项整治机制,针对超职数配备干部、违规进人、不担当不作为突出问题,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配合巡视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抓好巡视发现问题整改。四是运用各种监督手段。完善个人事项报告核查制度,加大核查力度,加强对报告情况的分析运用。完善提醒函询诫勉制度,规范细化操作办法,以清单方式列出启动程序的具体情形。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充分运用纪检监察、公检法、巡视巡察等信息,建立干部监督负面信息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平台和信息化手段强化干部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加强监管。
五、建立正向激励体系,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注重针对干部的所思所盼所惑,以思想引领提振精气神,以价值实现激发源动力,以人文关怀增强归属感,形成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浓厚氛围。一是优化政治激励。完善担当作为激励机制。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评判、奖惩的重要依据,激励干部干事创业。近年来,河北坚持担当负责为重、改革创新为先、实干实政为要,制定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意见、若干措施,对担当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打破隐性台阶提拔重用。完善考核结果运用机制。把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奖、治庸治懒、问责追责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考核激励约束作用。完善基层干部晋升机制。打破基层事业编干部成长“天花板”,调动干部积极性。河北探索在乡镇街道设立综合执法服务机构,搭建平台打开基层干部上升通道。落实职务职级并行制度。注重实干实绩,体现竞争择优,主要根据年度考核结果进行职级晋升,增强激励的时效性、针对性,拓展干部职业发展空间。二是强化精神激励。完善表彰奖励制度,大力表彰优秀干部,选树担当作为典型,营造激励担当作为的浓厚氛围。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三个区别开来”要求,体现为担当者担当,对负责者负责。建立问责帮教制度,加强对被问责干部的管理,进行定期回访,建立联系帮教制度,激励干部放下包袱、轻装前进。三是实化物质激励。探索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机关事业单位薪酬制度,建立基本工资标准正常增长机制,保证休假体检等权益。提高乡镇工作补贴标准,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建立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出台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建立员额管理和岗位等级序列制度,调动干部积极性。
(作者为中共河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