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论坛
首页 >> 干部工作 >> 干部论坛 >> 正文
当前位置:

拓宽用人视野 激发干部人才队伍活力

发布时间:19-04-10 11:20:22 来源:党建研究 作者:李元平点击量:

治党治国之要,首在选人用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明确提出,要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开视野、不拘一格,把干部队伍和各方面人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管干部、管人才的重要职能部门,在选人用人上必须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担当的气魄,不断推出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人才流动规律的新举措,为各类干部人才施展才能、实现事业梦想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坚持五湖四海,用全局的视野统筹配置干部队伍资源

在选人用人上,是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拉山头,搞小圈子、小团伙,是区分马克思主义政党与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标准。恩格斯曾对巴枯宁为夺取国际工人协会领导权而大搞宗派活动的恶劣行径进行过严肃批评:“假如协会成了宗派,那它就会灭亡”。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根本原则,也是我们党能够广泛凝聚优秀人才的根本所在。正是靠着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源源不断地培养、吸引造就了大批优秀人才,我们党和党领导的事业才生生不息、蓬勃发展。

前几年,受王三运、虞海燕等人的恶劣影响,甘肃省政治生态受到污染,一些地方干部中拉山头、搞团团伙伙、培植个人势力等问题十分突出,挫伤了干部人才的积极性,干部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受到严重制约。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新一届省委坚决肃清王三运、虞海燕等人的恶劣影响,对王三运任职期间提拔使用的干部作了大起底,对有问题的干部全部予以调整处理,着力净化和修复政治生态,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历史和实践证明,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原则什么时候坚持得好,什么时候就人才云集、心齐气顺、事业兴旺;什么地方坚持得好,什么地方就人才辈出、风清气正、发展迅速。

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就是要放眼各个领域、各条战线,防止以部门、地域、单位划线用干部;放眼基层和生产一线,防止只盯着关键岗位、要害岗位用干部;放眼长期默默无闻、与外界接触面窄的岗位,防止踏实干事的干部吃苦又吃亏。要着眼近期需求和长远战略需要,统筹使用整个干部人才队伍资源,科学谋划、及早安排,把长计划与短安排结合起来,分阶段组织实施,不能等换届来临、等岗位空缺才来扒拉人头,切实防止急用现找、拔苗助长的问题,努力使各级领导班子整体功能适应地方发展需要、单位核心职能、企业主营业务。要保持有敢为事业选人才的立场、勇气和魄力,摒弃选人用人上的“老好人”思想,不怕得罪人,不搞平衡照顾,不拿原则做交易,不以私情废公事,坚决防止以个人亲疏好恶划线、以地域行业划线,坚决防止拉山头,搞小圈子、小团伙。

二、坚持以德为先,用讲政治的视野选用忠诚干净担当的人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一贯的选人用人标准。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把德放在首要位置。毛泽东早在1957年就指出,政治是首要的,是第一位的,各行各业的干部要又红又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把德才标准。德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干部在这些方面都要过硬,最重要的是政治品德要过得硬。新一届甘肃省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政治标准选干部配班子,选拔了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同时,严肃查处政治上发生蜕变,当面喊忠诚拥护,背后离心离德,恶性难改的“两面人”,坚决把有“硬伤”的干部排除在外。

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匡正用人不正之风,必须坚持以德为先,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以德为先,就是要突出政治标准,把是否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否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是否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要突出政治考察,通过日常了解、调研谈话、“凡提四必”、年度考核、民主生活会等手段,认真分析研判、核实甄别,由表及里、去伪存真,从事实、事例中见人见思想见境界,真正把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考察识别出来。要突出政治吸纳,切实发挥党管人才的政治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体系、提升服务环境等一系列相关配套措施,为人才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加大在各类人才中发展党员力度,积极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提升各类优秀人才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坚持以事择人,用事业为上的视野把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

选人用人,为的是干事创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岗相适,做到事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就用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最合适就选什么样的人。应当说,选干部要以事业发展、工作需要为上,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一个时期以来,有的地方和单位在这方面还存在模糊认识,不是考虑“该用谁”,而是考虑“谁该用”,既没有把干部使用好,又阻碍了事业发展,这是对党和人民极不负责任的表现。

甘肃作为欠发达省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绿色发展崛起、力促经济企稳回升、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的任务非常艰巨,需要一大批优秀干部人才攻坚克难,必须坚持事业为上,建立健全以事择人、人岗相适的选拔任用体系,着力营造广纳天下英才的良好氛围。坚持事业为上,就是要牢固树立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工作需要第一的用人理念,把事业发展、工作需要、岗位要求与合理培养干部、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依岗选人、以事择人、优中选适。要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把能不能扛事、愿不愿做事、会不会干事作为识别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根据干部一贯表现、人事相宜等情况,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评价干部,综合比较干部的工作经历、工作阅历、工作岗位、工作成效,从符合条件的人选中看谁更优秀、更合适。要按照高素质专业化的要求,重视选拔具有专业素养的干部人才,不简单看学过什么,干过什么,分管过什么,更要看干成了哪些事,干得怎么样,管得好不好,对工作能不能准确说清楚,从做出的实绩、各方面评价来判断干部到底懂不懂、专不专、行不行,把最合适的人选放到合适的岗位。

四、坚持基层导向,用实践的视野在重大斗争中发现识别干部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多选一些在重大斗争中经受磨砺的干部,同时要让没有实践经历的干部到重大斗争中经受锻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证明,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很多革命经验和丰富的领导艺术都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必然产生于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

2018年以来,新一届甘肃省委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提出的“四个褒奖重用”“三个警醒惩戒”用人导向,选拔一批熟悉农业、脱贫、水利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干部充实到市州党政领导班子,调整配备市州党政领导班子成员25人;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各方面表现特别优秀、实绩特别突出的大胆提拔使用,对工作不力、贻误战机的坚决调整,树立了实干担当的鲜明导向。

坚持基层导向,就是要按照干部人才在基层培养、在基层成长、从基层选拔的原则,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干部人才,下决心把他们放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去经受锻炼,多墩墩苗、多“接地气”,但不能把基层锻炼搞成简单的混经历、镀镀金。要把实践锻炼作为培养选拔优秀干部人才的主渠道,注重在基层一线和脱贫攻坚主战场发现识别干部人才,选拔熟悉现代产业发展、“三农”工作、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的干部人才,能够打好三大攻坚战的干部人才,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要通过联系服务、搭建平台、项目扶持、资金保障、定向培养、政策支持等方式,用重点人才项目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用好的政策服务留住人才、用好人才,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向基层一线、改革前沿流动。

五、坚持破除壁垒,用改革的视野优化干部人才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赢得国际竞争主动、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强调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强化政治吸纳和政治引领,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了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任务。这些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人才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充分体现了党的人才工作方略、人才第一的科学定位、吸纳包容的政治胸怀、破立并举的改革精神,把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推进到新的时代高度,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选人用人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行动指南。

2018年以来,甘肃省针对干部队伍老化、结构不合理问题比较突出,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干部交流力度还不够大,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破除,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不明显等问题,大力选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提出了今后5到10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目标措施,全年提拔44名70后厅级干部补充到各级领导班子,占提拔干部总数的19.56%,省管厅级干部平均年龄下降1.36岁;牢固树立“因人定岗、量身定制”的干部人才服务保障理念,下功夫破除各部门在人才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扶持、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使用、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激励、吸引储备人才生活保障、人才贡献表彰奖励等五个方面政策措施,干部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

坚持破除壁垒,就是要努力打破部门、系统、体制限制,实行“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选人用人原则,跳出政府部门选经济类人才、党务部门选党务干部的思维定式,扩大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之间特别是党政干部与其他系统干部之间的交流。要着眼给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下功夫打通堵点、疏通结点,对急需紧缺人才赋予用人主体更大的自主权,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打破户籍、学历、身份、人事关系等制约,对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备案,实行按需研究、一事一办、即时办理,大力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良好环境。要深化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放管服”改革,坚决克服部门之间人才政策相互脱节、相互掣肘,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消除对用人单位的过度干预,重点解决好管得太多、管得太严、管得太死等突出问题,有效解决“程序打捆”和“中梗阻”问题。

(作者为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 关闭 ]